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来源:学校网站发布时间:2013-11-13浏览次数:772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把创新驱动发展摆上核心战略位置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这是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判断。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不断蓄积,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迫切需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新成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生产力开辟新空间。

“十二五”以来,安徽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比较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充分发挥安徽省科教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组织开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我们正积极谋划开展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提出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战略,力争到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型省份。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这一重要论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安徽作为一个发展中省份,要发挥好后发优势,就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突出自主创新引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紧紧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合理布局、集群集聚、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推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争先进位,打造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批创新型园区,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突出市场主体培育,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近些年安徽涌现了奇瑞、科大讯飞、美亚光电等一批全国有影响的企业自主创新典型,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数迅速增加。我们要总结并推广运用好典型经验,在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分类施策,形成大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大企业。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择优加以培育,推动形成一批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日之星”。大力扶持初创期科技小微企业成长,强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建设,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

突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经济更紧密结合。安徽科教资源丰富,要紧紧抓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核心,把“盆景”升级为“风景”,使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更加注重应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运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引导各方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快形成一批技术成果、产品成果和产业成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在资源信息共享、成果对接交易、中介服务网络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特色化服务。树立大开放思维,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转移并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提高在国内外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用好用活人才,强化创新驱动智力支撑。要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我们要更加重视集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创新成果到安徽转化。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的培养理念,引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鼓励支持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为创新驱动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措施,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真正以事业引才、以感情聚才、以待遇和环境留才,让安徽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全面推动创新安徽建设,需要调动一切创新资源,激发一切创造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正确的政绩观统领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宏伟事业,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正确处理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全面落实全省各级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真正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打基础、增后劲、管全局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考核是发展的指挥棒,要进一步完善全省市县考核体系,把科技创新列为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硬指标,形成“不重视科技创新的干部不是有远见的干部、不包含科技创新的政绩不是全面的政绩”的导向,引导各地更加坚定自觉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以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加强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围绕科技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突破,合力攻坚,使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规划引导、统筹协调、提供服务上来,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着力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

以求真务实之风优化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具有资金密集、智力密集的特点,而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流动性很强,谁能在创新环境上优人一筹,谁才能在资源集聚上占得先机、在创新发展上先人一步。近年来,安徽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们要以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打造一流创新环境,狠抓创新政策落地,把各项政策落实率纳入整改的重要内容,确保兑现承诺、应享尽享。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解决突出难题,让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腾出更多的精力谋创业、搞科研、抓创新,形成全社会竞相创新创造的生动局面。大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把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务实举措、落实到责任主体,脚踏实地把创新载体做得更实、把创新品牌打得更响。

以开放包容心态弘扬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安徽具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积极继承,大力弘扬,继续保持并激发全省人民创新的锐气、创业的勇气、创优的志气,着力营造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进一步强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侵权行为,为科技创新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投身建设创新安徽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