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急不得

来源:学校网站发布时间:2013-03-26浏览次数:635

时间:2013/3/13  来源:《浙江日报》9版  

张永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权衡国内外经济形势而定下的一个适度增长值,为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在媒体上,我们时不时看到,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有的地方投资动辄以万亿计。这本身也没什么,不好一概论之。但如果仅是为了面上好看的GDP数字,可就有说道了。
我们想说的是,GDP增长,请地方官员戒急。
如果把简单的“增长”理解为“发展”,一味热衷于贪多求快、贪大求洋,片面追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那么,对不起,您可能就是在崇拜政绩。追求政绩没错,崇拜则值得商榷。不管是出于显示能力、讨好上面还是其他目的,一旦崇拜GDP,多多少少免不了急功近利,凭个人意志大干快上,巴不得三年两载就改天换地,这叫好大喜功。事实上,这种政绩往往是短命的,而且其负面效应也很大。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所热议的大气和水污染问题,正是让我们在充分享受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成果时,也在忍受成果背后的代价和痛苦。GDP,是目前衡量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当然需要。但真正的GDP增长,应该是实打实的,是没有“水分”的,一点一滴积聚,一兵一卒推进。生拉硬拽上来的数字,有与无区别不大。
有政绩崇拜,就有投资冲动。增长离不开投资,但我们需要的是加大有效投资。中国的投资主要是三大块:制造业、房地产、基建。上万亿的钱说砸就砸, 如果主体是政府,当请三思。一思效率,到底是高还是低;二思民生,与百姓切身利益的关联度是大还是小;三思负债,负债率是不是超过了临界值,如果超了就等于给自己安上一颗定时炸弹。看过去,有些地方做得差强人意。如果真想在投资方面见成效,不妨多想办法利用民间资本,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这应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有投资冲动,就有经济过热。这种过热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虚假需求导致总供给增加,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的边界。其负效应很可能是,固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增长,CPI上涨,产能结构性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一个健康的经济体,过冷固然不好,过热也好不到哪去。如果把经济发展比作一场马拉松赛跑,调整呼吸、保持节奏非常重要,蜗牛爬行使不得,百米冲刺要不得。短期内超大规模经济刺激,有点像这百米冲刺,就算有短期利益,也会产生长期成本。正因如此,经济学界主张慎用凯恩斯的短期政策。
国家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与条件。比如,制造业积累了较大产能,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善,储蓄率较高,劳动力总量依然很大。另一方面,就是腾出时间和精力,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特别是转方式,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
当个位数增长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时,地方政府官员应学会适应这种变化,进而形成新的认知。比如,经济增长有其自身周期性规律,没有谁可以永远超高速增长。纵观当今世界大的经济体,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7-8%增长相当不容易,而且这一速率足以保证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适度增长是一种均衡增长,几个单项高分撑不起这种增长,而几个单项不及格却可能导致整体下行。这时,不妨考虑一下全要素生产条件,包括推进城镇化、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更高的家庭收入、快速内需增长、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本土创新驱动等等。
我们的不少问题,就出在一个“急”上。昨天刚上山,今天就要准备下河;昨天刚提出转型,今天就要想着占领发展制高点;昨天开始治理污染,今天就巴望着山清水秀;昨天还有两亿多农民工,今天就都要享受城里人待遇。您说,这可能吗?这既不符合认知常理,也有悖于发展规律。有人说,我们的经济就像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个是增长,一个是通胀,一个是转型,保持平衡、舞出韵律,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操之过急,势必顾此失彼。
官员需要政绩,但GDP增长却急不得。许多事情,不是一人一任能够干好的;许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从来就没有容易过。记住了这一条,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时或许别有一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