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职院:全力打造实践育人国际平台——《东南商报》

来源:学校网站发布时间:2015-08-19浏览次数:681




8
年来走出近300名出色的援外志愿者

102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员受益

7月酷暑,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大学生。他们放弃假期,热情开朗、干劲十足地接待着来自亚欧、非洲地区的45名外国友人。他们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身兼数职,既是翻译人员,也是会务人员,还是生活助手。他们就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的学生志愿者。

  通讯员 刘沪波  徐晓彤     毛信意

打造实践育人的国际平台

  宁职院自2007年开始承办商务部委托的援助发展中国家培训项目以来,成功地把援外项目做为一个实践育人的国际平台。学生志愿者们参与项目全程,涵盖生活管理、课堂教学、日常翻译、摄影摄像、中国文化体验等环节。既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做好培训与服务工作,又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外语技能,成为出色的中外友谊使者。

  目前已培养出近300名出色的援外志愿者,共为48期职教类、港口类和汽车类援助发展中国家研修班服务,接待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102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员。

  “我们每年面向全校招聘援外学生志愿者,简称IPP团队。”援外项目带队老师王萌萌介绍,“成员基本保持在30人。招聘考核严格,分别是外语笔试、中文面试和外语面试三轮。考查学生语言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团队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外语专业。为了培养团队的涉外能力,学校还定期邀请北京市外事学校的老师来讲授外事礼仪,邀请专业老师指导摄影摄像技能等。更重要的,他们在援外志愿服务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成长很快。”

  据统计,IPP团队的学生在毕业后有70%从事了与外语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外贸业务经理、涉外导游、跨境电商从业者等,也有不少人自主创业、出国留学。

不断引领学生“走出去”

  除了援助发展中国家培训项目这一实践育人平台外,宁职院还有许多国际交流活动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领学生“走出去”。

  比如,引进德国工商业联合会机电一体化师职业资格证书项目,承办“国际青年营”活动,组织学生赴美带薪实习,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威灵根-施魏宁根精密技术学校等外国合作院校相互考察学习,等等。

  2015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堪培门学院合作办学,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澳班,部分课程由澳方教师全英文授课。三年毕业后,可获中澳双文凭,并有机会以直通车的形式到澳洲本科院校就读。

  为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宁职院还与中资企业和贝宁高校合作,在贝宁建立“中非(贝宁)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当地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配合中国政府援建也门也中友谊高等科技学院项目,提供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养等“软件”服务。

学校在援外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据悉,宁波市政府、北仑区政府总投资1.2亿元在宁职院建造援外培训大楼,将于2017年落成。

 

人物特写

援外工作助圆求学梦

  今年6月9日,宁职院援外培训基地迎来第1000名学员———来自肯尼亚的艾格尼丝·恩兹拉尼·基梅乌女士。陆斌和沈胜,便是负责接待的学生志愿者。

  获得英国高校录取通知书

  “迎接第一千名援外学员,是我的最后一项服务工作。”2013届毕业生陆斌,刚进校就加入了IPP团队。营销专业的他在语言上面临很大挑战。“最初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的英语水平在班里还过得去,但在团队里一比,就发现了差距。那时我就坚定了信念,一定要下苦功夫,把英语学好。”

  “援外基地成了我学英语的实训基地。我在援外工作中练习口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各方面的素质都提升了。”陆斌说,其间,项目主管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大家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她们出色的英语能力、认真的工作表现对我影响很大。”

  在成功获得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陆斌又回到IPP团队。“在开学前,我还是想留在团队,因为太舍不得了。”目前,他已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国际贸易与创业专业攻读硕士。

  专升本考上宁大英语专业

  2015届毕业生沈胜,也是大一时就加入了IPP团队。因为个性开朗、外语底子好,他顺利地通过考核。

  “三年的援外工作教会了我许多。大一时,我全程陪同国际友人开展培训,一开始怯场、出错,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工作慢慢上手了。跟着援外学员全国各地跑,开拓了视野,也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锻炼了坚强意志,更能勇敢承担责任。国际友人是我的工作对象,也是我的老师。”

  有一次,沈胜陪同外国学员参加剪纸文化体验活动。在介绍生肖图案时,赞比亚的一名学员指出他“生肖”一词发音错误。沈胜当场改正发音,引来学员一片掌声。赞比亚学员对他说:“我在我自己的国家是老师,我有义务纠正你的错误。”这件事让他很受感动。

  由于虚心学习和实践积累,大二时,沈胜成为援外志愿者团队的一名队长。大三时,他成为项目主管助理,援外基地的工作基本可以独挡一面了。

  他在大二上学期就获得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他通过专升本考试,考上宁波大学英语专业。他说,援外基地的工作经历让他懂得,高职学生只要坚持,把握机会,实现求学梦想可以很精彩。

 

援外工作助圆事业梦

  在援外基地的实践经历,不仅提升了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更让他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了走向未来职业人生的宝贵财富。

  最忙碌的人

  国际商务专业的徐敬轩,担任援外培训项目志愿者负责人。每期援外班开始的时候,他是最忙碌的人。

  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研修班”开班前一个月,徐敬轩带领30多名志愿者开始制作工作流程,把责任落实到人。为了让外国学员尽快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志愿者们要事先对每一项行程进行实地考察,提前预订好宾馆、饭店、机票。

  为了方便管理,他们建立了一套学员数据系统,为每一名教师、学员制作胸卡、生活手册等。生活手册中英对照式,简洁易懂、便于携带。

  在徐敬轩看来,参与援外志愿者工作,大大提升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最热情的女孩

  宁职院2013届毕业生俞婷,也曾是IPP团队的一员。在浙江财经大学拿到本科文凭后,她毅然回到宁职院求职,成为一名援外培训工作者。

  交谈中,眼前这个个头不高、圆圆脸女孩,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溢于言表:“援外工作是我的事业梦,理想所在,兴趣所在。志愿者、学员们的热情,温暖着我。我选择回到这里工作,虽然经常随班外出很辛苦,也会因为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偶尔与外国学员产生沟通上的小障碍,但这些都不能影响我的热情。只要身在援外团队,感受到伙伴们的信任,感受到学员们的依赖,我就充满力量。”

  志愿者就像导游

  和俞婷同年毕业的IPP团队成员俞晓波,现在是中国国旅金华分公司的大区销售主管,工作三年的他销售业绩已属中上水平,年薪已达10万元。

  谈到在IPP团队的经历,俞晓波直言对他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以前是服务外国友人,现在是把国人送出国门旅游,服务性质是一样的。”俞晓波说,在援外志愿服务中学到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有礼有节的言谈举止和内在修养,在他跟客户交流中很受用。“IPP对我心理上的改变最大。以前我做事说话很随便,加入IPP后,潜移默化地,变得更有担当,责任意识也加强了。”

  在俞晓波看来,援外志愿者与导游角色相通,要在十多天的培训过程中全程陪同外国学员,从上课到用餐,到外出考察,聊天、逛街购物等等。“外国学员对我们国家、人民的深刻印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们这些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志愿者。那时,我意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也养成了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的好习惯。”

新闻链接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5-08/13/content_885275.htm?div=-1

 

《东南商报》20150813日第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