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任何内容都需借助一定形式来呈现。典型案例、学习心得、文件材料,这些载体和形式都可以用,但内容是根本和精髓,只抓形式不顾内容,流于表象忽略本质,那就是典型的买椟还珠。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如果学习教育只重形式不接地气,学习材料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如果把关督导只盯着开会、下基层次数,又能有多大意义?如果关起门来查摆问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又如何打通?在这个意义上,不联系实际,教育实践活动就会跑偏;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不严格要求,就是典型的不负责任。
一些“走偏”现象的存在,也充分说明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许多时候,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但手段可以变换花样摄人眼球;内容并不容易掌握,但抓形式容易做出许多表面文章。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对形式主义乐此不疲。避免活动走偏,就要始终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质量把关,坚持知行合一、力求实效。需要一把手以身作则、力戒空虚,当好向群众学习、为群众办事的标杆;需要督导组严格督导,引领党员干部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需要发挥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形成对“四风”问题的有力震慑。
“金灯也好,银灯也好,装上油才会发亮。”第二批活动在群众眼皮底下开展,是真抓实干,还是热衷作秀,人民群众一目了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上务实、内容上真实,不走偏不跑虚,才能打磨好基层干部这根“针”,穿引好基层治理的“千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