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3/20 来源:《人民日报》4版 | |
周汉民 网络上,有人制作了一副对联,表达对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喜爱、对中国未来的期待。撰写者就此征集横批,引来不少转发跟帖,言辞间洋溢激情信心。我则想用“国强梦圆”作横批。我以为,这四个字最能反映人民心声,也最能展现中国梦的世界观。 有此感悟来自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我曾担任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是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一位投票人,又在上海世博局任过专职副局长、执委会副主任。在我看来,世博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既谱写了中国梦的一段华丽篇章,也成就了一个世界梦。 1910年,一位名叫陆士谔的青年,曾创作了一部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梁启超也在他的《新中国未来记》中,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举办世博会只能是遥远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给中国一个机会,世界将添一份异彩”,国强梦圆。犹记得,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决定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授予中国上海,彼时彼景我永志难忘,“十年世博路,一朝大事成”的艰辛与欣慰铭记在心。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全球190个国家的展团纷至沓来,56个国际组织踊跃参展,7300多万人次的参观量史无前例。一场文化盛会,之所以让各国竞相参与、令人们流连忘返,原因就在于,这届世博会寄托着人类未来的希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主题不仅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命题之一,更是直面未来的世界梦: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了五大洲、数十个国家、50个经典案件。它是现实的,不是虚构的;是有价值的,不是虚无的;是可仿效的,不是虚拟的。它回答了中国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四个问题:何为宜居家园?何为可持续发展?何为对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和传承?何为用高科技不断改变城市生活?一句话,如何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里,百姓的朴实梦,国家的强大梦,人类发展的未来梦,融为一体。 而中国也用民族的自信和进步、开放和坦荡,做到了“集世界智慧办博”:不仅用1亿美元专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参展,更运用东方智慧在世界经济的低迷中、在多元文明的冲突中,汇聚各国共襄盛举,让不同文明和文化表达兼收并蓄,令不同见解和观点“疑义相与析”。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团结为要、以实现共同梦想为追求,深切诠释了中国对世界的真挚和善意。 由此可见,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家、作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国家,在看到自身存在巨大差距的同时,也不忘世界责任,与人类文明的步伐同频甚至领先。这就是中国梦应有的世界观。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拥有梦想、成就梦想,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个梦想的形成、逐梦的路径,应该是13亿人共同努力,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行的过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再给世界文明添彩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