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7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17日 17 版) | |
高新民 乌坎的村民从2009年就不断提出诉求,直至2011年12月,在长达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很难看到村“两委”的积极作用。而且,村民的诉求之一直指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和选举中的问题。长期积累的对村“两委”的不满与质疑成为村民群起聚集的由头之一。在过往的一系列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基层事件背后,都难以看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作用。这些事件固然带有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但某些基层党组织在缓冲或调节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其动员力与影响力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利益多元、价值观多样、诉求复杂化是不争的事实,利益博弈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基层党组织如不能在新的发展态势下探索新的功能与制度安排,就难以获得动员力与影响力。 当然,笔者调研中也遇到完全相反的案例:贵州余庆县曾有人因逃避计划生育出现了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意外事故,但矛盾在几天之内就得以化解,原因在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为老百姓服务,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威望,及时出面解决问题。短短几天的工作效力,是以几十年服务群众为基础而产生的。 事实证明,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从根本上讲需要有符合社会需求的功能定位。各类基层党组织在党内的定位不尽相同,有的是领导核心,有的是政治核心、监督保障。但无论定位如何,服务是其基本的功能,是实现党的领导、凝聚人心的基本途径与方式。如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桐梓县娄山关镇武胜社区,十几年零上访,原因就是社区党组织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社区群众服务,很多矛盾在初起之时党组织就出面协调得以化解。说到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层面来讲,党组织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依靠强制性权力去实现自己的领导,而是通过政策得人心,通过为社会、为群众服务来获得影响力,从而获得领导力。尤其是在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不服务的党组织是没有任何凝聚力的。 基层党建还需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村委会、居委会直选是中国基层社会民主的一大进步,但其中也有各种值得反思的问题。乌坎村民的主要诉求之一就是彻查换届选举。这是基层党建不能回避的问题。党组织本就应成为民主政治的模范!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与规范党内基层民主,使基层干部的权力真正来自民众并使其为民众服务,以党内基层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