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谨防“精神空虚”

来源:学校网站发布时间:2012-02-15浏览次数:540

时间:2012-2-14  来源:《宁波日报》A10版 

邬建南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深刻认识的体现,它必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的价值追求。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社会上有一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得了一种“病”――“精神空虚”,而且一些党员干部也不知不觉地“染上了”这种“病”。那么,一些党员干部得的“精神空虚”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考察了解,它大体表现为“五缺”:一是“缺兴趣”。工作提不起兴趣,许多事都“无所谓”,缺乏高标准、严要求意识;二是“缺追求”。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缺乏崇高的价值追求,“知足常乐”,安耽度日;三是“缺爱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怕“引火烧身”,对人对事淡漠,缺少真情大爱;四是“缺静心”。急躁、烦躁、浮躁,定不下神、看不进书,好应付应酬、急于求成,心理不平衡;五是“缺斗志”。信念不够坚定,责任感、使命感不够强,缺少敢拚、敢闯、敢冒精神,缺少高昂向上的精气神。
少数同志之所以患上“精神空虚”病,实质上就是精神懈怠的一种客观表现。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始终坚持以六中全会《决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
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表率和楷模,其人生的辉煌和不朽,就在于要按照党的要求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超越。常怀进取之心,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各种潜能,才能牢牢掌握前进的主动权,努力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关于“进取心”和“不懈的奋斗意志、顽强的拚搏精神”的事例比拾皆是,古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秋瑾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以及鲁迅先生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等凌云壮志和身体力行;今有孔繁森不畏雪域高原、两次无私援藏,被誉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云南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几十年如一日、抱着“义无反顾,艰苦创业,誓让荒山变绿洲”的坚韧精神、真诚为民造福等感天动地的伟大壮举。
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确定的宏伟目标,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文化统领思想,自觉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断奋进中成就美好人生。要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将进取心、开拓志、拚搏力化为源源不断的工作干劲和动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高干事业、抓建设、促发展的实际本领。要敢于争第一、创一流、扛红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二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西方有一句谚语:一盎司的责任,比一磅重的黄金还要珍贵。古希腊也有一位哲人说过:人总是背着包袱前行的,这个包袱里有事业、有家庭、有爱情、有友情,虽然异常艰辛,但切不可舍弃,因为上面写了两个大字:责任。责任心不仅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也是其充盈人生、提升境界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一些同志坚决克服“无所谓了”、“差不多了”、“不要紧了”和“过得去就行了”等模糊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一种干不好工作、出不了成绩、达不到要求,就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负重感”、“内疚感”。
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就会去想事、去谋事、去干事,最后也就能干成事,干成大事和好事。有学者说,每一代人都会在某个时刻登上历史舞台,挑起重担成为社会的主人。党员干部只有紧紧抓住当今难得的好机遇,切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联系,把个人才能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寻找方向,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发挥才智、贡献力量,就一定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先进性也一定能在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三是要有刻苦的“学习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代伟人毛泽东堪称终身认真读书学习的光辉典范,他一生看了多少书,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有哲人这样说,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兴旺之基、民族发达之本、国家强盛之要、人生进步之梯。学习,当然也是党员干部丰富内涵、陶冶情操、消除空虚的妙方良药。读书,要有选择,要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读那些展现时代鲜明特征的良书,这些书才能引起你的兴趣、净化你的心灵、激发你的思考、促进你的进步。
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矛盾、困难日益增多和复杂,这就更加需要党员干部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的能力素质,否则就会观念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就会缺乏敏锐性和鉴别力,就会在扑朔迷离中错失方向。要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学以养性。要学理论、学党史、学科技、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外语、学信息化,学一切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沉浸在书的海洋,就能不断校正人生航向,不断启迪智慧、增广见闻、豁达淡泊,不断修养灵性、开阔心胸、升华精神。
四是要有无私的“关爱心”
有首《爱的奉献》的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浙江是爱心大省,宁波是爱心大市,感人事迹纷纷涌现,给我们这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精神文明持续加强、处处充满生机活力的沿海开放发达地区,增添了无限的精彩和亮丽。可以说,每一个“最美”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感人故事,都洋溢着道德的力量、真爱的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发展,积聚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积聚精神财富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它是灵魂、是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牢固树立以奉献爱心、真诚助人为荣,以冷漠淡然、麻木缺位为耻的思想观念,积极倡导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行为准则,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道德良知,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努力营造爱党、爱国、爱社??形成讲正气、讲公平、讲友善、讲真爱的良好风尚。
五是要有恒久的“平常心”
许多人的生活实际上大都平平淡淡。那种天天住着金壁辉煌的别墅,天天开着香车宝马,天天吃着山珍海味,天天爱得死去活来的人,不是电影电视里的,就是小说故事里的。有哲人也说过,生活对大多数人都是公平的。党员干部作为先进分子,其思想境界、人生修为应高于普通群众。因此,决不能“联想翩翩”、“想入非非”,妄图一夜暴富、妄想片刻成功、妄等天上掉馅饼。
保持平常心,就是要党员干部实实在在地工作和生活,知足常乐,甘当“苦行僧”,努力把党组织和领导交给的事干好、办妥;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名利、享受看得淡一点,将党的事业和艰苦工作看得重一些;就是要笑对人生、阳光向上,防止因挫折而产生苦闷和懊恼情绪并不能自拔,要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振奋精神,积极有为;就是要能容人容事,有宽广的胸怀,大气不计较、洒脱不纠缠;就是在组织内当个好党员、在单位里当个好干部、要在社会上当个好公民、在家庭里当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要坚决杜绝为争个人名利、为争官位高低、为图个人享受而不择手段、贪赃枉法,勾心斗角、恶意中伤,甚至搞得你死我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