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2-10 来源:《人民日报》04版 | |
范正伟 龙年春节假期结束,一些地方的“超时放假”再度成为新闻。人们对“超时放假”颇多怨言,因为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庸懒散的习气。 关于庸懒散,群众有许多画像:“上午点个卯,下午玩电脑,等着下班了”,“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得过且过的“庸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懒官”,重权轻责、自由散漫、谋人不谋事的“散官”,在现实中并不鲜见。 与贪污腐败不同,庸懒散看上去不那么刺目,最多被当作是“亚健康”。或许正因如此,人们对庸懒散有些忽视。在一些人那里,庸懒散有时被误看成与世无争,淡泊超脱,甚至成为某些人心照不宣的官场秘笈:盯下级,看上级,小心翼翼地守着“不出事”的逻辑,畏首畏尾地扮着“老好人”的角色,老练圆滑地成为推脱难题的“太极高手”…… 庸懒散的作风和贪污腐败都会对党的事业造成危害。它虽然没有后者那么刺目,却范围更广,影响面大。在其位不谋其政,留下的是无人履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贻误的是发展良机;当作为而不作为,丧失的是群众信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瓦解的是执政根基。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矛盾冲突不少,群体性事件时有所闻,一些领导干部处置不当,甚至按下葫芦浮起瓢,其中既有贪腐因素,更有庸懒散的影子。平时萎靡不振、得过且过,对中央的要求部署不认真执行,对群众的诉求推三阻四,对发展的问题茫然无知,甚至火烧眉毛的事情都不愿处置,最终导致矛盾在推诿中升级,问题在拖延中爆发,良机在敷衍中错失,不仅酿成难以预料的后果,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这就是为何毛泽东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何邓小平说,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新路好路;为何胡锦涛将“精神懈怠”列为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1945年,在论及“历史周期率”时,黄炎培的论断至今发人深省。治庸问责,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反思庸懒散的根源:机构设置是否庞杂臃肿?群众监督是否足够有力?问责考核是否规范健全?用人机制是否有助于激励先进? 7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就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和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今天,面对复杂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需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领导干部的使命职责系于此,人民群众的信任期待系于此,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系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