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2-7 来源:《人民日报》17版 | ||
| ||
队伍纯洁,靠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努力。似这般面对权力时“弯腰婢膝全照办”,无益于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于昌伟绘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组成党的最基本要素;党员干部是我们党的中坚骨干,是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组织者、落实者和推动者。保持党的纯洁性,毋庸置疑,首先要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以“纯洁性”为出发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尤其是要在发展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上把好关、站好岗,筑稳党的事业根基。 夯实基础 增强活力,严把质量 有这样一组数据:仅2010年全国党员总数就净增227.4万名,而且全年申请入党者达到2101.7万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严密完善,党员队伍充满生机活力。”去年“七一”前夕,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在公布这组数据时自豪地表示。 从建党时的50多名到1949年建国时的448.8万名,从改革开放前的3698.1万名到现在的8026.9万名,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党的基础得到扩大是一件好事,说明人们向往党组织,党组织有号召力,有吸引力,但党员人数多也是难事,难在如何管理好庞大的党员队伍。在这种形势下,保持队伍纯洁性的问题更加突出,夯实基础的任务愈发艰巨。 夯实基础首先要与时俱进,努力做好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增加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在这方面,近几年各地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内蒙古库伦旗,发展党员有针对性地从非党村委会主任、“90后”优秀青年和妇女群众三个层面中培养、选拔,有效解决了“两委”负责人能力不强、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在安徽宿松县,积极探索“两地互动”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党的新路子,出台了《关于做好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在北京海淀中关村科技园,通过扩大组织覆盖、发挥组织作用、强化组织服务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如何引导高科技知识分子向党靠拢”和“如何把高科技知识分子接收入党并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 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并不是所有人在申请入党时都怀有端正的态度和动机,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入党以后践行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因此,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时期都一再强调发展党员要坚持“思想入党”,严格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一个政党的生机与活力,不仅看党员的数量,更要看质量。“入党前玩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入党就是披上红马甲”……如果让怀有这些想法的人入党,必然会让党员队伍的纯洁性遭到破坏,后患无穷。为此,各地各级党组织也在新形势下不断摸索,有的是通过强化业务培训来规范入党程序和操作要求、有的实行互评互审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在互学中共同提高、有的则建立集体会审制度严格把好审核入口关。 毫无疑问,无论严把入口审核关,还是通畅出口清理,其目的只有一个: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永葆党的先进性。 选好干部 风清气正,选贤任能 党员干部是我们党的中坚力量,在选干部配班子的过程中,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纯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011年以来,我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进行集中换届,这既是对我们党纯洁性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一次锤炼、一次升华。衡量换届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在于是否能够选拔出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为了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严肃换届纪律,有风清气正“护航”方能人才辈出。2011年,按照中纪委、中组部“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要求,各地普遍采取纪律教育、谈心谈话、公开承诺、风气测评、加强监督等方式,认真落实“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要求,把保证风清气正工作做在歪风泛起之前。 严厉的纪律要求起到了良好的警戒效应,保证了选人用人的公正性,但也有一些地方发生了违反换届纪律的案件。2012年1月4日,来自中纪委的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共受理反映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举报846件,查实52件,处理73人。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敢于顶风违纪,原因在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行为赖以滋生蔓延的土壤没有被完全铲除。”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关键是要加强监督,尽快推进选人用人机制创新,特别是实现选人用人工作公开透明化,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 为从机制上促进干部队伍结构合理、人才辈出、朝气蓬勃,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而各地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锐意创新,摸索出了不少好办法、好经验。 浙江、江苏、山西等地在选任干部时,注重加强职位分析,通过合理设置资格条件来做到因岗择人、人岗相适;上海、吉林等地为了“让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不断增强考试测评科学性、针对性,根据选拔职位“量身定制”考试测评内容;河南等地坚持考试和考察相结合,始终把考察结果作为人选任用的重要依据,彰显德和实绩导向……据统计,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厅局级以下干部20多万名,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也显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连续3年被干部群众评为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 此外,“以德为先”也成为近年来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2011年,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要求“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国家公务员局也表示,新一年度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而不仅仅看笔试和面试成绩。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干部是筑牢我们党事业根基的中坚力量,队伍不纯洁就是在腐蚀事业根基,阻碍事业发展。正因如此,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特别是换届纪律,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干??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健全制度 机制就位,追责到位 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关键是提高党自身的“免疫力”,而这种“免疫力”主要靠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来实现。无论是发展党员还是选用干部,只有全局站位、机制就位、追责到位,才能选好人、用准人。 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曾坦诚地告诉记者,在2010年,中共“出党”的党员有3.2万名,“在出党的人数中,大部分是被开除的,通过这个措施,可以保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3.2万相对8000多万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警醒意义却非常深刻。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使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更成熟、党性更坚强、品德更高尚;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对不合格的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其他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当前存在的部分党员干部不够纯洁问题,根子在于内心深处缺乏对制度的自觉敬畏和遵守。“我们不单是要解决个案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层面找到某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根源。”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毛昭晖说,“比如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就应健全选拔机制、建立制度平台,让这些官员能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示‘德能勤绩廉’;在干部考核评价时,要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向党员干部传递压力、提供动力。”事实上,这样的机制、平台正在加快形成中。 在广东,2008年以来,省有关部门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要求,结合实际创新考核制度,连续3年对全省21个市、60个省直部门开展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在综合考评办法中,考评项目不再围绕着GDP增速、投资规模和财政税收等偏重反映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展开,而是全面考核各地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方面的发展。 “虽然考评只进行了3年,但是每年都公布成绩,每年省委主要领导都找干部谈话。地方科学发展落后,一把手就要挪位置,这是严格兑现的。”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认为,考评办法见成效是因为“动真格”。 而浙江等地则在“试水”干部退出机制,具体包括严格任期制,让到龄的干部退出;落实审计制,让不廉洁的干部退出;推行评议制,让群众不满意的干部退出;实行淘汰制,让拖后腿的干部退出;完善考核制,让能岗不相适的干部退出;建立问责制,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退出。 “这些探索性的做法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必须坚持,这样才能保持党员干部队伍鲜活的生命力。”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王长江表示,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