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跨越的步伐

来源:学校网站发布时间:2012-01-04浏览次数:465

时间:2011-12-29  来源:《浙江日报》17版

核心提示:

2011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细数过去一年,我省党建工作亮点纷呈,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先锋模范不断涌现,干部队伍建设有新发展,每一项工作在改革创新之余,更是竭尽全力畅通民意渠道、聚焦民心,为我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增添了一股强劲的“红色动力”。今天,我们特别选取10件党建亮点,和读者一起勾勒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红色图景。

 

二十万名村官上任

4月,全省约2.8万个应换届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全面完成换届,约20万名新村官上任。通过此次换届,村委会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选出的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3.9岁,比上届下降1.1岁。其中,中专、高中、中技以上学历的占54.4%;大学生村官当选主任数由上届的3名增加到37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的人数由上届的741个增加到3477个,是上届的4.7倍。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11.4%的村采用“海推直选”方式,88.6%的村采用“自荐直选”方式,既深化了民主参与程度、调动了农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又提高了选举成功率。
【点评】 “村官”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干部,是农民群众的当家人。一个好班子,才能带动一个村、致富一村人,希望这些由百姓选出的村官能不负重托。

六千多名乡官履新

10月底,我省全面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全省6842名新一届乡镇党委委员平均年龄39.1岁,其中35岁以下占26.2%;大学以上学历占82.7%;286个乡镇配有30岁以下年轻干部。此次乡镇换届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全省新一届942名乡镇党委书记,具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工作经历的占97.7%;有16名村党组织书记和39名大学生村官在换届中通过选举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今年我省乡镇党委换届普遍采取“公推”提名、党代表“两推一选”、竞争性选拔等方式,全过程民主元素跃动。
【点评】 乡镇换届不是简单的人员调整和职务变动,而是为了选拔出品德优、能力强、水平高、岗位适合的干部,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省属企业联合选贤

9月,我省首次开展省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联合公选,进一步加大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力度,共推出37个职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拔,其中17个职位在全国范围内选贤。这次选拔共有572人报名,310人通过资格审查,其中有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和部分中央直属单位的40多人参与。通过联合公选,25名年纪较轻、素质较好的人员进入省属企业中层领导岗位,优化了企业中层人员结构,增进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点评】 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既是深化省属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企业市场化运作、国际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同时,联合公选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

德不达标一票否决

5月,《浙江省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评价办法(试行)》出台,共设置23个正向评价要点、15个反向测评指标,让原本比较概念化的“德”变得“易识别、看得见、可比较”。结合干部考察时的民主测评,对干部德行开展正反双向测评,反向测评指标包括“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追求轰动效应,热衷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虚报工作业绩”等。这次市县乡换届中,我省全面运用这个办法,突出强调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对德的方面存在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点评】:“德”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是考核识别干部的关键。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才能选出百姓认可的好干部。

不履承诺就要下课

今年,我省在农村全面推行以“先定事、后选人、再践诺”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承诺、竞职承诺和辞职承诺等三项制度,把村干部该做什么事、怎么做事、做不成事怎么办等全部亮出来,接受村民监督,树立“以事选人、选干事人”的选举导向,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选出好班子、营造好风气中创先争优。三项制度实行以来,改变了以往一些村干部“选前忙拉票乱承诺、选后当闲官不作为”的现象,强化了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探索不称职村干部退出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