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马振岗
2008年国际风云激荡,各种矛盾交错发展,挑战纷呈,是近几年来世界局势变化最为激烈和复杂的一年。
世界同时经受到三大危机的强烈冲击,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严重困难。一是国际油价连年持续飙升,2008年上半年一度达到每桶147.27美元的天价,后来却又一路下滑,11月底跌下50美元。油价的大起大落,给众多国家经济局势稳定带来严重冲击。二是粮价上涨,近3年世界粮食价格上升了83%,2008年小麦、大米等主要谷物价格都创新高,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粮食匮乏而陷入困境,直接影响到贫穷人口的生存。世界粮农组织曾宣布37个国家缺粮。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极易导致社会动乱,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三是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2008年9月演变成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风暴,并急剧蔓延到欧洲,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美欧纷纷采取救市行动,但效果并不显著。这场金融危机迅速冲击到实体经济,欧美经济已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国际安全形势远未根本改善,部分地区呈恶化趋势。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错综复杂,巴勒斯坦、克什米尔等热点问题温度未降,彻底解决遥遥无期。伊拉克局势略见平缓,但前景很不明朗。阿富汗形势趋向严重,塔利班势力活动猖獗,阿富汗和阿巴边境地区现已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2008年11月底印度孟买发生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伤亡,深刻表明国际反恐斗争仍将是长期的和艰巨的。伊朗核问题迄今无任何进展。朝核问题经六方会议积极努力有所突破,却是一波三折,道路漫长而曲折。同时,国际多边军控谈判停滞不前,军备竞争有增无减,主要大国启动核武库更新换代,太空争夺已现端倪。另外,频繁发生的海盗活动、国际贩毒等事件也严重危及国际社会的安全。
不少国家外受国际因素影响,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局势呈现不同程度的动荡,经济社会发展均受影响。这种现象在亚洲、非洲尤为突出。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转型的矛盾多发期,面临社会分化组合、思潮变迁、利益重新分配等问题,有些国家更因本身政治体制不够成熟,加以西方国家的干涉和推行西方民主的冲击,致使政坛乱象丛生,政局短期难以安定,也影响到地区的稳定局面。
大国关系总体维持协调合作态势,但随着力量对比的转变,意识形态的冲突,世界主要力量间的矛盾也有程度不同的加剧和激化。特别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和世界霸权地位,执意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力推行西方民主和价值观念,不断干涉他国内政,损害了他国利益,必然引起有关国家的强烈反应。2008年8月发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间的冲突,实质是俄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遏制和挤压的强势反击。欧洲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不顾中方的告诫,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干涉中国内政,影响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自然激起中国的强烈反应。
环境与生态恶化、地球气候异常、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各国的共同重视。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各国处境和能力不同,需要按照“共同但有差别”责任的原则,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协商,共同商定妥善解决办法,而不能强求一律,也不应推卸自己的历史责任,而片面指责发展中国家。
新兴国家群体性发展和崛起,正有力地改变着国际力量对比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新兴大国加强了相互间的多边协调与合作,业已形成了“中俄印”、“金砖四国”(中俄印巴西)和“发展中五国”(中、印、墨、南非、巴西)等机制。这一形势已经引起西方大国的广泛关注和议论。随着力量的相应增大,发展中国家日益强烈希望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要求改变或改革现行的国际体系和机构,更多参与“全球治理”。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冲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要求尤其强烈。围绕维护还是改造现行国际体系问题,新兴国家、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斗争将越来越激烈。
面对激烈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国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完善外交战略,努力营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我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2008年我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可以归纳为四大方面。
第一,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稳定和发展了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以黑瞎子岛界碑揭牌仪式为标志,中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中美两国元首多次会晤,双方同意全面推进21世纪建设性合作关系。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取得成功,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2008年年底,胡主席又访问了古巴、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进一步深化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协作。
第二,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全面开展多边外交,发挥了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2008年11月,胡锦涛主席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并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受到各方高度评价。2008年,中国还一如既往地参与朝核、伊朗核、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继续积极参加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切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与解决。
第四,积极贯彻“外交为民”的思想,大力开展人文外交,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一方面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文化和优秀文明传统上取得可喜的进展,各种形式的“中国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
(《求是》2009年第1期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